2025年4月24日,民商法系举办教学教研发展活动,刘媛媛博士作题为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动——以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救济机制的实践审思与规范进路”》的报告。本次活动由于雪锋副教授主持,李海龙教授、朱晶晶副教授及研究生们共同参与并深入讨论,现场氛围热烈。

刘媛媛博士从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中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救济机制”的立法空白切入,结合司法实践案例,系统分析了当前自然资源资产损害救济面临的三大困境。她指出,自然资源资产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,其损害不仅涉及当下权益,更影响代际公平,但现行制度过度依赖行政处罚,民事救济路径长期被弱化。她以“委托代理制度试点”为例,指出当前分层代理架构下,县级政府的角色模糊性可能引发责任推诿,而中央与地方权责分配需进一步厘清。刘媛媛博士揭示了自然资源资产损害救济中“公权与私权交织”的复杂性。她强调,需从法学交叉视角重构救济机制。在互动环节,现场师生围绕“自然资源资产范畴界定”“县级政府的索赔主体资格”“生态修复与金钱赔偿的优先性”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

本次活动为民商法教学、自然资源资产研究等都提供了新视角,启发法律人反思学科交叉背景下知识体系的贯通与创新。
(撰稿:徐嘉遥 初审:朱晶晶 终审:陈建胜)